在理发店充430万元?受害者不该遭群嘲

新闻探索 2025-09-15 03:13:01 329

  作者:陈广江

  7月9日深夜,店充安徽合肥警方发文称,受害近日,该遭挥霍无度网有媒体报道,群嘲合肥一男子称在美容美发店充值四百余万元,店充遭遇退费难。受害针对报道情况,该遭公安机关高度重视,群嘲已联合市场监管等部门展开调查,店充相关情况将在调查结束后及时通报。受害

  据媒体此前报道,该遭挥霍无度网为给朋友捧场,群嘲一男子称在合肥一家理发店2年内充值了430多万元,店充多次进行灌肠、受害针刺排毒后出现了身体不适。该遭该男子查询发现该理发店并不具备行医资格,向门店索要剩余款项遭到拒绝。

  两年充值430万元、一次灌肠疗程30万元、按摩一个部位五六百元、肚子排湿一次一两千元……当这些令人咋舌的数字、医疗行为与一家理发店联系在一起,一种强烈的荒诞感扑面而来。

  目前,案情仍不明朗,该男子到底遭遇了何种骗局、究竟损失多少,有待调查核实。对此,涉事理发店负责人受访时称,“报道不实”“准备辟谣”。但从该男子提供的账单等信息看,涉及金额惊人,此事也不限于消费纠纷,还可能隐藏着违法犯罪行为。

  事件一经曝光,便迅速引发围观。然而,在评论区充斥着大量刺耳声音,“钱多人傻”“智商配不上财富”等论调甚嚣尘上。这种调侃和揶揄无形中模糊了事件核心焦点,更让受害者承受了本不该有的二次伤害,将一场本应严肃对待的消费欺诈与非法行医事件,扭曲成了一场猎奇、“审丑”狂欢。

  该男子的遭遇,远非一句“被收割智商税”所能概括。

  一方面,理发店精心炮制出“针刺排毒”“灌肠疗法”等极具迷惑性的伪科学概念和专业术语,并许下“恢复年轻状态”等承诺,精准击中了高净值人群的健康焦虑;另一方面,理发店善打感情牌、擅演苦情戏,甚至不惜让店内俊男靓女以“家境贫困”“业绩养家”为由跪地哭穷,利用道德绑架施压充值。

  此类骗局层层伪装、环环相扣,其营造的“专业感”和“高端感”足以迷惑众多缺乏专业知识的消费者。很大程度上讲,消费者是否上当受骗,与职业、学历、年龄、财富等没有必然的联系。“不是你不会被骗,而是你还没遇到合适的剧本。”这句话曾被数次验证。这种受害者有罪论常使受害者因羞耻感而沉默,无形中助长欺诈者的气焰。市场经济的基石是诚信与公平,一个健康的社会,理应对受害者保有基本同理心。

  显然,此次事件最核心、最本质的问题,是经营者在暴利驱使下逾越了法律与职业底线。为让顾客多充值,无任何行医资质的理发店,公然从事“针刺排毒”这类明显属于医疗范畴的行为——这是赤裸裸的、性质恶劣的非法行医。

  现实中,发生在理发店里的“天价消费”甚至非法行医事件并不少见。因此,相关部门不能止于调查个案,还应正视问题症结,扎紧监管的“篱笆”,重塑行业生态,着力打造安全、透明、可信赖的消费环境。

  总之,受害者无论如何不该遭群嘲。鼓励、支持、善待受害者,才是围观的正确打开方式。(陈广江)

[ 责编:金凌冰 ]
本文地址:http://binzhou.bengyanjiusuo.com/news/70c8699843.html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全站热门

生态环境法典3编草案二审稿看点解析

北京:发布“音乐地图” 首批20个点位上线

行进中国丨千年石刻“潮”起来

中国暑期旅游新趋势:“主题奔赴”带动消费热潮

人民网评:织密防汛安全网,压实责任之基

友情链接